“關注城市垃圾處理”系列報道
湘潭在線5月8日訊(湘潭日報記者 符瑤)垃圾,并不是一個討喜的詞匯。但每一個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。垃圾如何被處理或許不為人熟知,但垃圾處理卻實實在在地關系著每一個人。為了解城市垃圾處理的相關情況,連日來,我們進行了一番走訪。
垃圾場日處理垃圾850噸左右
每天,環衛工人上街清掃,打掃市民丟棄的各種垃圾及落葉,這些垃圾以及垃圾箱里的垃圾被集中裝運至垃圾中轉站,再送到雙馬垃圾處理場進行處理。
來到雙馬垃圾處理場,在一期封場區域,覆蓋在黃土上的草皮上,已長出高高低低的小株植物。沿著進場道路往下走,來到臨時過渡場的垃圾填埋區,垃圾填埋正有序進行。我們看到,短短幾分鐘,到處理場運送垃圾的車一輛接著一輛。車輛傾倒完車上的垃圾后,工作人員駕駛著推土機將新倒的垃圾推往填埋區靠里位置,并在垃圾堆上進行壓實作業。
垃圾處理場副場長介紹,處理場每天要處理850噸左右的城市區生活垃圾。一年365天,每天24小時,垃圾場都在運作,一天運送垃圾的車輛可達到近500車次?!霸绞枪澕偃?,我們越辛苦?!备眻鲩L說,碰上節假日,垃圾量更多,處理場一天接收的垃圾量能超過1000噸。為了保護環境,垃圾滲濾液必須經過處理達標排放。滲濾液日處理量達到360噸,滲濾液處理系統也是滿負荷運轉。由于垃圾處理量大,機器如發生故障,要及時維修,以保證垃圾處理的正常運行。副場長舉例,由于成堆的垃圾具有腐蝕性,對挖機、壓實機、推土機等機器有損壞作用,因此經常性地需要工作人員搶修機器。
雙馬垃圾處理場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,最初設計的使用年限為15年,容量達269萬立方米。隨著城市的發展,城區面積的擴大,人口數量的增多,垃圾量也隨之增多,垃圾處理場使用9年半后就呈飽和狀態。這位副場長表示,城市的垃圾量日漸增多,垃圾場容量的使用速度比較快。目前,雙馬垃圾處理場整改配套工程臨時過渡場、一期封場、滲濾液處理系統全部完成,整改配套工程臨時過渡場預計使用期限為3年半,已使用1年半的時間。據悉,為解決生活垃圾的處理,我市目前在推進靜脈產業園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建設。
建議實行生活垃圾分類
市環衛處一位副主任介紹,雙馬垃圾處理場是我市目前唯一的垃圾處理場,負責處理城市生活垃圾。目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有衛生填埋和焚燒發電,我市目前采用的是衛生填埋方式。城市的醫療垃圾則由專業公司集中進行處理,工業垃圾由企業自行聯系專業機構處理,餐廚垃圾處理工作正在推進,目前還未達到餐廚垃圾分類處理的效果。對于建筑垃圾,目前我市沒有建筑垃圾處理場,產生的建筑垃圾部分被建筑工地利用。
“垃圾衛生填埋并不是長久之計?!边@位副主任表示,雙馬垃圾處理場已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。但有限的土地上,人口在增加,垃圾量在增多,垃圾填埋又需要擠占土地,因此垃圾處理如何實現減量化、資源化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?!袄欠佩e了地方的資源?!彼J為,實現垃圾分類是垃圾處理真正的出路。垃圾分類在“源頭”實現垃圾的“瘦身”,達到減量化,分類后的材料又可以被再次利用。
垃圾處理場的副場長也提出,如果實施垃圾分類,垃圾可以減少約35%的量。但建設垃圾分類流水線,造價昂貴,需要一筆較大的投入。如果分類后余下的生活垃圾,能采用焚燒處理的方式,可實現大幅度的垃圾減量,節省了土地,還可以產生再生能源熱能,用于發電等,如具備相應的焚燒技術,污染也是可控的,目前不少發達國家采用了焚燒垃圾技術。
目前,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較弱。在采訪中,不少市民表示,他們在家并沒有進行垃圾分類。同時,我市的垃圾桶雖然區分了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,但環衛工人收集垃圾時并沒有進行垃圾分類,分類垃圾桶也只是形同虛設。環衛處有關負責人說,目前,垃圾清運車以及垃圾中轉站,也沒有進行垃圾分類處理。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,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如何更規范、環保地處理生活垃圾顯得尤為重要。